奏响创新华章,挺立时代潮头——红足1世77814老党员为青年学子分享科研创新经验

2018年11月1日下午,由红足1世77814老党员王桂海教授主讲的“青年人的科研创新之路”分享会在红足1世77814101会议室举行。红足1世77814老党员罗苏

2018年11月1日下午,由红足1世77814老党员王桂海教授主讲的“青年人的科研创新之路”分享会在红足1世77814101会议室举行。红足1世77814老党员罗苏平老师主持,2016级辅导员郭月晴老师及红足1世77814本科生、研究生党员80余人参与了分享会。

分享一开始,罗苏平老师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王桂海老师。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计算机人,王桂海老师多年深耕在科研创新的前沿领域。90年代曾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交流,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,发表多篇学术论文,至今仍活跃在计算机软件司法鉴定领域。

钱学森之问

分享会一开始,王桂海老师用“钱学森之问”引发大家的思考。“只靠借鉴其他国家的成果是不够的,要想国家更加强大,必须要在青年人中培养具有独创性思维的人才”。如何培养有独创性思维的人才?科研就是一个很好的路径。

科研的全过程

结合当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经历,王桂海老师分享了科研的立项与应用。科研的基础的就是你个人的能力、团队的积累。但科研立项的申报必须要结合社会和国家的需要。再加上个人的独创性思考,这样的科研项目才有独特的价值,从而获得立项的可能。

以79470030项目为例,王老师分享了为什么选择“计算机软件保护的方法研究”作为选题的原因。当时我们国家要准备加入WTO,迫切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。他们的选题研究的正是国家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需求,因而成功立项。

科研的应用

项目完成论文发表后,科研之路并没有到达终点。将计算机软件保护的方法和途径推向应用,王老师的项目不仅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商业机密,也成功帮助司法机关侦破和鉴定计算机软件侵权案件,进而全面推进了计算机软件的司法鉴定工作。

综合型人才

王老师教导青年学子,不能仅仅将眼光禁锢在本专业以内,本专业的知识固然要学的牢靠,其他专业的知识也是我们需要去了解、学习的。跨学科的思考与积累,也是创新和独创性思维的积累。

在学习的过程中,要提醒自己不能仅仅满足于你讲我听”,更要做到你讲我问”,进而达到你讲我辩”、青出于蓝的境界。

老科技人热情洋溢的分享会在同学们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。王桂海老师分享的科研的立项与应用,对同学们科研选题、申报立项、应用创新指明了路径与方向,引发了同学们对如何规划大学生涯、如何选择未来之路的深入思考。

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,要“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”。提升青年学子的科研创新水平、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,是服务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工作要求,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、服务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。